【师德师风】烛光里的妈妈——从电影《眼镜里的海》的观感谈师德师风-mile米乐体育
发布时间:2021-07-06 点击量:

师德师风一直是常谈常新的问题:时代在变,教学理念与手段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在不断改变;但是坚守一名教师的道德底线的这一观念始终没有改变。所以,无论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坚持师德师风是一名教师的底线原则问题,同时也是职业道德操守问题。

放在任何一个背景下,我们都要去谈师德师风,同时,也会从诸多社会或生活现象中思考师德师风的问题。作为一名影视专业毕业的学生,本人也惯常于影视作品,特别是经典影视作品中寻找引发师德师风思考的痕迹。有的是专门讲教师题材的电影,如《放牛班的春天》《死亡诗社》等;更多的时候,本人喜欢看非教师题材电影中的教师形象,从这些形象中来思考关于教师的师德师风问题。

电影《眼镜里的海》是一部反映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的成长与心理问题的电影,是一部青春类型片。很多人不一定看过这部电影,但是电影的主题曲《烛光里的妈妈》却广为传唱,一度超过电影本身的知名度。让本人引起关注的,不仅仅这首声情并茂的主题曲,还有就是电影中的教师形象。

第一位是电影中初三(1)班的语文老师。在影片初始阶段,这位老师,连同她那古板传统的形象,给我们带了一种错觉:仿佛她是一位不讲情理、因循守旧、作风老派的老师。而且随着情节的推移,我们才发现误会她了——她是一位负责任的好老师。电影通过两个细节来展现,一是她坚持要给同学们补课,结果自己累晕倒;二是她的女儿天真地对妈妈说希望妈妈多生几次病,这样就可以在家给女儿辅导功课并多时间陪伴,语文老师听到女儿的表达后脸上的神情极为复杂,随后叹了一口气。在现实生活中,大家都比较惧怕严师的形象,有的时候觉得他们不近人情,但是每一位严师的严肃形象背后,其实都是有一颗关爱学生的心。本人自己做学生的时候,也时有碰到严师,当时年少也不太理解老师的心情,后来才在慢慢的生活历练中体悟到老师的良苦用心。而今自己身为人师,也明白要扮演好严师的角色不易,一方面要把握尺度问题,不能因为爱之深恨之切失了分寸,另一方面要时刻保留爱护学生之心,严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第二位是电影中主角们所在学校的校长。这位校长在那个年代(上世纪80年代)的电影中的形象非常不同,可以说比较“潮”、比较超前。这位校长除了维持学校正常工作的开展、协调师生关系外,还大胆地搞了一次活动,就是让初三(1)班的学生与日本学生进行了一次中日学生交流会。在那个年代,举行这样的活动,作为校长,肯定有她的顾虑与压力,但是该校长还是选择给毕业班的同学们一次与外面的世界交流的机会,这种想法与实践难能可贵。教育改革也是我们一直在探讨与探索的问题,如何进行如何改革也存在非常多的说法与争议。电影中的校长克服了重重困难后举办了这一活动,虽然看上去很轻松,但背后的压力没有直接呈现出来。中日学生沟通看起来轻松美好,在初三(1)班两位男生的美好祝愿中,两国学生开始唱起了《幸福拍手歌》(日本学生演唱的是日文版《幸せなら手をたたこう》);但是又有语言的隔阂与文化的樊篱,日本学生问中国学生有没有性教育课让中国学生集体尴尬。电影本身通过校长的这一举措,涉及了一些教育问题,当然也是蜻蜓点水般提了一下。本人从校长身上也看到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教育的改革与探索是永远没有尽头的。特别是在当下的环境下,广大教师群体面临的是新一代的学生,他们的思想、理念、爱好、文化生活与大多数教师还是存在一定的距离。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要走近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文化,这样才能结合具体的受众群体展开教学。前段时间参考我们系寇嫒丽老师的经验交流会,她就谈到了用影视作品的版本应该以当下学生接触的为准,这样可以让学生们有更好的体验感与亲近感。所以教学是没有止境的,探讨也是要结合实际来分析。

当然在电影《眼镜里的海》中还有其他老师的形象,但是这部毕竟不是以老师为主要的描绘表现对象。本人也只是粗浅地从其中二位老师的身上,理解到师德师风工作的长远性与必要性。本人也只是就电影谈个人比较鄙陋的想法,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正。我们不一定能达到烛光里的妈妈的境界,但是我们可以以之为目标努力前行。

作 者:饶丰

供稿单位:人文学科部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