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曾言:“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新中国成立伊始,经济萧条、百业待兴,中华儿女纷纷投身国家建设的浪潮,在实践中磨练自己,培育出不畏挫折、无私奉献、忘我拼搏、勇于创新的优良品质。
祖国建设初期,坎坷与困难丛生。面对艰难险阻,创业者们心怀坚定信念,在摸索中逆流而上。凭借一股不惧任何艰难困苦的革命斗志,创业者们最终搭建起一座又一座辉煌楼阁,推动国家走向繁荣昌盛。
“前方有求,后方必应”,红旗渠的顺利修建是团结协作精神的生动诠释。动工于1960年的红旗渠工程,在三十万林县人民的辛勤劳动下,在十年岁月的洗礼下,苦战十载春秋,最终得以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建完成。
这条长达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是河南省林县与山西省平顺县通力协作的成果。在红旗渠的修建过程中,林县人民一锤一铲,工程得以实施。平顺县则以友受互助的精神给予支持和配合,社员出让近干亩土地、迁移祖坟、腾出民房,为渠道的开凿提供便利。
在红旗渠施工过程中,工地成为前方战场,负责披荆斩棘;机关、矿厂、农村成为坚强后盾,负责全力支援。林县大众煤矿加班加点,为工程提供援助;粮食部门成立临时粮管所保证食物供给;工业部门成立工具修理组。施工人员们协作互助、心气相通,一同劈岭开山,在高耸的太行山唱响了一首团结的赞歌。
红旗渠精神的实质是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是自力更生、是艰苦创业、是无私奉献。在历史的新进程中,我们依然需要守望团结的力量,凝心聚力,不畏艰险,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怀揣梦想,与党同行,信念之火,生生不息。炮火纷飞需军人为剑,换万家平安;百废待兴需国家为帆,革万年沉寂;海内升平需改革为色,渲百花齐绽。仰望时代的天空,精神之星,正在照耀;跨过岁月的河流,精神之炬,永不熄灭。
火炬不灭,盛景依旧,江日初生,其道大光。